校友天地
您的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校友天地 >> 正文

写在贵阳医学院更名为bet5365官方网站之际

发布时间:2015/06/11  作者: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晓芬  点击:[ ]

学校创建于1938年,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初期条件艰苦,故又有“草棚大学”之称,图为建校初期的临时校舍。

21世纪初,贵阳医学院大门。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成绩斐然。

2015年4月,教育部批准贵阳医学院正式更名为bet5365官方网站。学校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图为南校区大门。

新校区全景

2015年的春天,贵阳医学院繁花似锦。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春天。

4月,教育部批准贵阳医学院正式更名为bet5365官方网站。贵阳医学院,由此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

此时,距离贵阳医学院建校,已有77年。

1938年3月1日,国立贵阳医学院在战火纷飞中宣告成立,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的9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中国著名热带病学医学家及医学教育家、原北京协和医院李宗恩教授临危受命,就任院长。

彼时的中国,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筹建国立贵阳医学院,目的在于“谋战时急切之需,立西南之医学基础,推行公医制度,保障边民健康。”

国立贵阳医学院开局不凡,甫一成立,便以本科开篇。建校伊始,就已名师云集:时任湘雅医学院院长、内科病学家张孝骞,传染病学家、后任浙江医科大学校长的王季午,时任中央医学院院长的外科学家沈克非,贵州省立医院的朱懋根等40多名教授(专家)联袂授课。

昔日贵医,亦有“小协和”之美称。学院沿用先进的英美医学教育体系,立“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为校训,以“发扬民族文化、树立科学信仰”为校歌精髓,大力传承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并重的办学文化,由此开枝散叶,花香果丰。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贵医培养了近千名医学本科生,为抗战的胜利和我国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筚路蓝缕,铿锵前行。

77年来,几代贵医人始终扎根贵州,心系大众,坚守承诺,不离不弃,在黔中大地,留下了一个个坚实而灿烂的脚印。

——1978年贵阳医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完整的医学“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

——累计培养了各类人才5万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名,为改变贵州缺医少药的局面、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77年的不懈奋斗,贵阳医学院打下了坚实的科研、技术和人才基础,积淀了宝贵而独特的“文化基因”。

敬往思来,弦歌不辍。

今天的贵州,正在奋力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迈向同步小康。勇立时代潮头,贵阳医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不断提速。

2014年12月,中国共产党贵阳医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选举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学校新时期奋斗目标: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贵安新区大学城,1500亩的新校区建设完成,学校办学条件实现跨越性改善。

——人才培养引进蹄疾步稳。学校拥有近千位专任教师,其中,医学类省级核心专家和二级教授分别占全省的60%和50%。柔性引进的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18位“候鸟型”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国际合作广泛开展,留学生教育顺利启动。

——积极响应配合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与部署,贵医强势启动健康大数据研究院建设,成功建立大健康学院,积极抢占战略新兴产业与创新科技制高点,为云上贵州再添彩云。

——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成功整合,实现贵州省医药科学研究力量的强强组合,着力打造国家级高端创新平台。

几经磨砺,多年进取。

矢志不渝地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贵医已取得不菲成就。

更名为bet5365官方网站,贵医阔步迈入新时代,开启新的征程。校党委书记林昌虎强调:“更名为bet5365官方网站,将是学校新的起点,我们将薪火相传,不辍耕耘,朝着‘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奋力前行。”校长何志旭指出:“这不是简单的校名更新,而应是学校办学质的嬗变、内涵的提升、发展的转型和价值的升华。”

人才培养:飞翔医学殿堂 扎根基层山乡

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瞩目:目前全省医药类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贵医毕业生占49.05%;在全省县级以上医院任院长者,贵医毕业生占48.22%;还有部分毕业生走上省级、厅级领导干部岗位。中国校友会网编制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贵医在全国75所医学院校中排名27位。

展翅腾飞,在医学殿堂中尽情翱翔。

bet5365官方网站的杰出校友名录,名家荟萃: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学者,科技部973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刘廷析;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谭宁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胡祥;博士生导师、最年轻的“国医大师”刘尚义……。

高层次人才的不断涌现,得益于bet5365官方网站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今天,贵医三个主干学科均实现了硕士点覆盖。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8个二级学科。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59人,硕士研究生4561人。近5年来,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82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7篇,部分研究生在读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拥有发明专利,博士学位论文在历年全国抽查中全部合格。

扎根山乡,以医者的风范普施仁爱。

bet5365官方网站坚持“应用性、地方性和服务性”为办学方向,培养“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探索形成“三基三严三早”的人才培养特色模式。一届届毕业生,投身基层,心系民生幸福,护卫公众健康,成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

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医学人才辈出的沃土。

学科建设引领贵州医学高等教育创新。bet5365官方网站建设了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各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2个,1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和17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4个省内领先的特色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

2012年成为“贵州省医学教育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和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近5年来,共承担各级教改项目109项;获得近两届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2项。

实践教学发扬传统,贵医不断强化优势。贵医毕业生历年来在全省执业资格考试中实践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临床教学“早实践、多实践和反复实践”,大幅度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建有12个各级实验教学中心,其中公共卫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效突出,在教育部的验收中获得优秀成绩。建有7个直属附属医院、8个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00余家,保障了高质量的实践教学。

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动力。贵医是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省级“基础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并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苏州大学的资源,成批次选送教改班学生前往学习和临床实践。

目前,bet5365官方网站拥有医学、理学和社会学科三个主干学科,文学、工学和管理学等共计6个学科,27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4090人,博士、硕士生的比例为11.67%。

科学研究:紧贴民生 紧跟时代

技术发明和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功能。

77年来,贵医紧贴民生,紧跟时代,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排难而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紧贴民生开展科学研究,形成病原生物学、地方病、中药民族药3个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地方病研究惠及万千民众。

上世纪30年代,蚤类专家李贵真和寄生虫病专家金大雄教授开创我国吸虱和蚤类研究的先河,为虫媒疾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黄绛珠教授的病毒学研究、陈汉彬教授的蚋类昆虫分类学研究、包怀恩教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高发的带绦虫的防治研究、吴建伟教授开发的“生物循环利用技术”……几代人薪火相传,贵医病原生物学享誉国内外。

地方病研究国内领先。魏赞道教授1976年在我省毕节地区首次发现了“非水源性氟骨症”病区,修改了我国饮用水加氟的国家卫生标准,成为国际地氟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官志忠、张爱华教授的研究成果,对病区1000万民众地氟、地砷病的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贵医在该领域建立了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和贵州省医学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取得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

紧跟时代需求,为贵州经济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中药现代化研究为我省支柱产业添砖加瓦。

研发团队硕果累累。王永林教授团队承担了国家各类项目2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66项、获得新药证书和临床批件30余个,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国内中药民族药研发的生力军。科研平台打造创新高地。目前,贵医建有“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2015年3月学校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成功整合,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资源和品牌,依托bet5365官方网站的学科综合实力,一个国家级高水平创新平台的崛起,将为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的腾飞,将插上强有力的创新之翼。

智慧医疗强势启动,云上贵州再添亮点。

健康大数据研究院将积极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网络生物医学大数据世界级人才队伍,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的研究基础上,重点突出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产业开发与行业应用,在医药开发、疾病诊疗、公共卫生管理、居民健康管理、健康危险因素分析等方面,加速医疗健康大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培育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公共卫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将医学推向个性化和精准医疗时代。

学校大健康学院即将揭牌。在生态文明及大健康时代潮流背景下,贵州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大健康新医药发展战略决策。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大健康战略部署,学校根据陈敏尔省长的指示,整合相关优势资源积极筹建大健康学院,经省教育厅专家组论证及省编办批复,大健康学院带着时代的责任、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应运而生。

紧跟世界医学研究前沿,锐意创新,实力尽显。

以校长何志旭教授领衔的贵医干细胞研究团队首次建立了中国人胚胎干细胞系,并参与国际上首例人体细胞核治疗性克隆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被《Nature》报道,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神经电生理研究成果在《Science》发表。上世纪70年代,刘子江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被誉为中国介入放射学的奠基人。脑外科专家吴若秋教授在国内首创脑血管搭桥手术,使贵医神经血管外科成为国内优势专科。刘健教授担纲的科研团队于2013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发展团队计划。时立新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并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贵医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全国医药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奖和全军医学科技奖二、三等奖10余项;近10年来,在贵州省医学领域产生的6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贵医囊括了5项。目前,学校建有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11个,省级23个,各级科研创新团队15个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聘请钟南山、周良辅等4位院士建立了贵州首批院士工作站。近5年来,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

社会服务:甘于奉献 勇于担当

在贵州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贵医始终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为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1952年,贵医抽调大批业务骨干支持新建的贵州省人民医院;1965年,学校祖国医学系整体分离,以此为班底组建“贵阳中医学院”。2002年,“贵州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落户贵医,成为全省最大的全科医学人才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了全省50%的培训任务。近5年来,累计培训、培养各类基层医务人员近10万人次。

贵医建设了省内实力最强和服务水平最高的国家级法医司法鉴定中心和农药、化学品毒性检测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服务机构。

建于1941年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是省内最大、处于领先地位的三甲医院,有国家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8个,省部级临床培训基地和临床质量控制中心15个;在我省最早建立临床药物试验基地,拥有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研究室、卫生部各类技术中心和培训基地7个、国际先进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96999”。

此外,贵医还建设了第二、三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等7个直属附属医院和8个非直属附院。6家附属医院编制床位数超过6000张,专业技术人员8千人,年门急诊量250万余人次。既是强大的临床教学基地,也成为贵州4000万各族人民健康的守护神。2011年,卫生部陈竺部长评价贵医附属医院的多元化办医模式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积极响应“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号召,先后向贵州省7个贫困县派出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技术骨干82人,涉及的二级、三级学科共39个,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大灾大害面前勇于担当,不惧艰险,书写大爱与风采。

2003年抗击“非典”,自筹资金500万元,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发热门诊、收治港澳台同胞及外籍人员的隔离病房;

2008年“抗凝冻”中迅速组建9个应急救助专家医疗小组及1个后备组,并赴重灾区麻江县现场指挥抢救伤员;

“5.12”汶川地震中,三批医疗队先后驰援,救治伤员143人,其中重伤员100余人,大小手术约80余例次,接转灾区伤员69名,为每一位灾区伤员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医精诚 仁术仁心

走进bet5365官方网站,“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映入眼帘。

每天清晨和课间,“我武维扬、国势方张;吾校应运、设于贵阳”的庄严校歌响彻校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是大学基于自身性质所应担当的天然使命,也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贵医,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博采众长、融汇百家的办学方针一脉相承,绵延不断。

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淀,离不开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积淀,来源于对学院历史的深入挖掘。近年来,贵医通过找寻学校历史档案,发掘整理出一批内涵深刻、富有人文精神和教育意义的文化标志呈现在世人面前。

77年来,校训、校歌、校徽以及一大批老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大家风范,对学生们的道德塑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史馆、生命科学馆、中草药标本陈列室、病理标本陈列室等展览馆,汇聚了贵医深厚的文化传统,构成了教育学生“树仁心、学仁术、行仁事、服务边民”的独特文化传统。

“诚於己”——诚实做人治学和自我约束;“忠于群”——忠于国家民族、忠于学校的事业和群体;“敬往思来”——尊重先辈、传承事业,开创未来。77年来为历届贵医校友身体力行。

校训、校歌、校徽……这些建院之初,由先贤创建的精品文化符号,内涵丰富、哲理深远,蕴含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爱民精神,其良好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影响一直延绵至今。

77年来,历代专家教授们敬业奉献,德艺双馨,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成为贵医文化的不绝源泉。

在贵医生命科学馆人体解剖学展区,由杨洁泉教授遗骨制成的骨骼标本,展示着大师无畏的科学精神。著名寄生虫学家金大雄教授在72岁高龄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伟大追求,地方病防治领军人物魏赞道教授身患癌症期间,在同病魔顽强斗争的同时,一直坚持战斗在地氟病科研及教学一线,其科研成果享誉国内外……

以“大医精诚”为人才培养的宗旨,以科学巨人为榜样,开设人文论坛,邀请两院院士讲学;设立钟南山奖学金,建立“贵真大雄缅怀室”,大力弘扬尊师重教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撰写“贵医赋”、构筑“贵医文化墙”,无处不在传承着学校的历史和求真求精的科学精神。

在传承中创新。今天的贵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的校园社团,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医疗扶贫体验,春晖行动,乡情、医疗卫生情况调研、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医疗卫生服务、送医送药等活动,既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育人,也是在张扬着贵医人77年始终如一的大爱精神。

展望未来:励精图治 续写辉煌

学校成功更名,贵医的发展迈入了新起点,踏上了新征程。学校将始终以服务贵州经济社会,特别是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保障全省4000万各族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思路,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走内涵提升和外延发展有机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贵医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学科建设,大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推动附属医院加快发展,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对外交流,加快推进国际化步伐;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以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整合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优化重组创新资源。以项目和平台为载体,搭建公关团队,实现资源共管共用、开放共享;打造生物资源可利用平台。整合实验室分析测试与品质评价中心与bet5365官方网站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开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天然药物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平台;打造民族药药效物质基础与评价平台。整合重点实验室药理与活性筛选中心和bet5365官方网站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中心,重组建设民族药药效物质基础与评价平台。打造新药创制平台;整合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中心与bet5365官方网站药物研发中心(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新药创制平台。以整合后的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聚集贵州相关单位创新资源,在贵州科学城协作建设中国科学院贵州现代中药民族药研究中心。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全体贵医人信念坚定,敢于超越,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正朝着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而奋勇前行。

来源链接地址:http://www.gywb.cn/content/2015-06/11/content_3238292.htm

上一条:大医精诚”精神永存——记抗战时期的贵阳医学院

关闭

版权所有 ? bet5365官方网站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bet5365官方网站 邮编:550025 邮箱:xcb@gmc.edu.cn   联系电话:0851-88416022  

版权声明  隐私说明 备案编号:黔ICP备12000314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